“110”是干什么的?这是笔者读过一则新闻后产生的疑问。据《工人日报》4月25日报道,黑龙江佳木斯和双鸭山地区一些县市不顾省政府三令五申,划地为牢,封锁市场,甚至动用“110”设卡拦截,乱扣滥罚,不许外地啤酒产品到本地销售;有当地工商户销售外地啤酒,竟被公安部门拘传;当地酒类专卖局长却身着警服,携带手枪,指派下属到一些经营点查禁外地啤酒产品。
搞“地方保护主义”搞到这个份上,委实令人吃惊!众所周知,“110”公安干警具有“国家机器”的权威,依法行使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责。驱使其去实现某些地方领导搞“地方保护主义”的意图,干超出其职责范围的事,是十分不妥的,甚至是严重有害的,必须严厉禁止。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建立和形成全国的统一大市场,使产品不分产地可以在任何地方销售,一视同仁地凭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进行竞争,不允许利用行政区划和权力各自为阵,划地为牢,封锁市场,搞“地方保护主义”。然而某些地方出于某种狭隘的地方利益,凭借手中的行政权力,仍采取各种手段和办法,或明或暗地搞“地方保护主义”,对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作出一些歧视性规定,或对销售外地产品者无端课以处罚,或纵容当地商家联手拒售外地产品,或干脆明令禁止某些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凡此种种,显然有悖于市场经济规律,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
话虽是这么说,理也是这个理,但“地方保护主义”仍是时下一大“沉疴顽症”,难以治愈。不久前传媒曾披露,宁波市对本市各大商场“下达本地产品销售指标”,以带“指令性”的方式,强迫商场“照顾”销售本地企业的产品。随后,又有媒介谴责黑龙江省五常市一些人对卖外埠产品的商业户扣货直至大打出手,酿成血案。由此分析,某些地方某些人搞起“地方保护主义”可谓肆无忌惮,我行我素,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人们不禁要问:一些人为何这么热衷于搞“地方保护主义”呢?从浅层面看,或是本地产品信誉、质量不如人家的好,或是销售价格、方式不如人家低廉、便当,或是售后服务不如人家及时、周到等,于是借助“地方保护主义”排斥外地产品,“扶植”本地产品。从深层面看,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要有政绩,可自个没有使本地生产出比人家好的产品这个本事,无奈之下,为了于事有补,就无所顾忌地干起“地方保护主义”的勾当了。由此可见,“地方保护主义”不仅保护落后,也保护某些人的面子甚至位子。